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为什么不进入体育产业”

2017-07-28 专注体育人才的 体育圈人

体育圈人www.ecosports.cn









来源:五元儿(ID:fiveyuan5)

文 / 吴若旸


今天就不按套路出牌了,先写个段子送大家暖场。来聊一聊中国体育产业之怪现状。


如果

你常常奔走于各大体育商业会议

参会的主要目的是交换名片和寻找马国力合影

朋友圈好友大部分来自微信群中从未谋面的各种总

30岁不到换了3个title全是CXO

公司规模长期3-4个人

每天花半小时跑完3K精神饱满

逢人开口便谈46号文件、5万亿、互联网思维

今天与VC吃饭

明天和投资人谈新项目

听到体育总局继续加大政策支持

眼中几乎泛起泪花

坚持在来源不明的微信公号上阅读“权威”的产业报告

嫌弃微信群闹腾又不敢退群生怕错过两亿生意机会

经过摸索惊喜发现创业初期经营思路有三种:

1)空手套白狼

2)投机倒把

3)直接照搬照抄国外成功案例

磨叽半天还拿不出真正的商业模式

最后总结语都是

“那我们先把故事讲好”

 

如果以上描述与你深度重合

那么

你应该属于体育圈的重度创业综合症患者

不小心入坑的追梦少年

信仰Networking就是一切

每天挤地铁吃土熬夜碰壁

心怀3年后IPO或者被收购的幻想

不求击败竞争对手

只求对手先死

然后自己能侥幸活得更久一些




以上就是我(们)眼中的中国体育产业初级阶段之现状。



大概去年此时,我与国内体育圈的朋友聊天,说到中国的体育产业貌似要大爆发了,他们劝我赶快回国学以致用,不要再隔岸观火,尽快投身时代大潮。等我回来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才发现,在这个浮夸、混乱与机遇并存的体育市场,想要度过实质内容很少而泡沫满天飞的原始积累阶段,比我想象中的要艰难很多。



水深火热与虚假繁荣并驾齐驱

 

我曾经很得意,觉得自己在美国这几年学到了世界上最领先的体育产业管理理念,不论是学术上还是实际的工作经验上。但现在明白了,我们在美国学到的东西,在国内估计二三十年内是没法直接用上的。一是因为产业发展阶段,二是社会体制差异。


体育圈外人会羡慕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好像身处体育圈的人都快成了暴发户。前景固然是好的(不仅是因为有政策支持,本质上还是因为消费升级,市场需求逐渐打开),但现阶段绝大部分体育行业从业者都是在默默吃土,这才反映了整个行业的真实发展阶段——为什么吃土?因为国内体育产业的体量并没有想象那么大。


局外人看到的,是某某体育创业公司A轮融资几百万、某某巨头几亿收购某国外球队……这些还都是资本层面的游戏。如果从最底层的基础设施建设说起,我们真的羸弱不堪。做Infrastructure 的投资是产业长远发展的保证,这不是一蹴而就和迅速回本的生意,不符合赚快钱的人的致富思路。


趁着体育热,打算“捞完一票”就走的人不在少数。




两个月目睹之怪现状


在国内的两个月时间里,我拿着自己曾经的所学所做和人一聊,发现中国的模式简直就是“颠覆性的”,难以捉摸。


我惊讶于,任何一个机构都可以肆意发布权威的“产业排行版”,没有站得住脚的方法论和研究模型,只为争夺眼球。如果谁想秉承着科学精神慢慢开拓,那等不到盈利,早已经被其他不按套路出牌的对手碾死了。更令人跌破眼镜的是,据说有的第三方调研机构排行榜的排名都是暗地里标价出售的,有的公司甚至有专门的“营销预算”就是花在买排名上面。


做体育数据的公司,核心产品是数据,却不能拿来卖钱,因为很多球队的教练认为数据没有用,自己凭经验完全可以把球队带好。到最后,数据免费送,然后看自己通过“免费铺货”抢占了多少体育数据的市场。


赛事进行招商赞助,我还自以为是地进行品牌契合度评估、推介,而听说很多二三线城市赛事的招商流程就是政府施压龙头企业进行冠名赞助,企业无计可施,但给了钱也不也不知道什么是“体育营销”,搞不明白“怎么利用别人的赛事赚钱”。


而有的媒体,不再是客观独立的记录者和评判者,很多沦为了发布软文的平台,争先恐后地成为一个宣传工具,大家在一片疯狂地互捧盛世之下,逐渐分不清自己是几斤几两。




乱世中的英雄与炮灰


从2014年从现在,体育产业已经经历了几轮换血。许多人认为2017年是大洗牌的一年,去年开始资本市场逐渐趋于冷静,大家都在观望,看今年有多少项目死掉,活下去的又会活成什么样子。


我们大部分人都在着急的摸索和焦虑的盼望,再加上中国人擅长快速试错的能力,整个行业的换血节奏比想象中还要快。今天还是XX头条的融资大新闻,过两天创始人就跑路了;XX项目刚被媒体捧成体育界的创业先锋,没两天CEO就被自己的团队架空了……这些狗血故事,早已见怪不怪,就是在手指间一刷而过的事情。


为什么还要做体育?对于这个问题,答案基本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自己从小就是体育迷,希望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一类是眼瞅着体育产业是大势所趋,就自己先进来试试深浅。


爱好和职业是两回事,爱好需要的是热情,而从事某个行业需要的是职业技能和遵从特定的产业规律。说回体育本身,像我们这样一直在体育圈混迹了快10年的人不在少数,除了赤诚的初心和情怀,更需要的是超越体育本身、回归市场的商业逻辑和执行力。



“情怀!情怀!情怀!这就是一杆体育产业人的大烟枪。”从美国回迁中国继续从事体育产业的LH一阵见血。体育产业本身还是商业,而中国的现状,很多人一直停留于讲故事、讲初心,最后感动了自己、拿到了投资,但就是摸不出符合体育规律、符合市场规律的商业模式,最终也只能成为产业蓝海里短暂的过客。


北京体育大学林教授的话说得很在理:中国体育界,不缺官员、不缺教授,只缺真正的企业家。

 


体育情怀和发展逻辑


看着眼前这样的生机勃勃的乱象,更加明白了,以美国的体育产业发展程度,任何创新兴许都是锦上添花的东西;而在中国,任何一个新的东西都有可能是雪中送炭。


浮夸与机遇并存的体育大时代,也许只是中国整体经济环境的一个小缩影。





点击下面蓝色字,获取更多资讯

属于体育产业的黄金时代来临,体育高校毕业生准备好了吗?

还在体育留学的十字路口徘徊?这5家美国院校可能会是你的体育梦工厂

拉夫堡大学荣膺全球体育高校No.1,我们为何称它是体育人才的梦工厂?

姚明:未来是你们的!北体成立篮球学院,未来还有冰雪、足球、排球、极限、马术……



你眼中的体育产业是什么样的?今日互动

在评论区留言吧,圈哥儿会及时翻牌子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